近年来,吃饱对于国人而言已不再是问题,然而各类“隐形营养风险”却凸显出来:动物性食物和油脂消费过度增加;奶制品摄入不足,盐摄入过高;膳食纤维、矿物质等有益营养成分摄入不足……随着健康意识和营养需求明显提升,消费者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注重和关心营养问题。
如何量化一道菜的营养成分?如何让消费者看懂一道菜所具有的营养价值?如何为消费者提供更直观更简单的点餐依据,让做更新鲜食材供应链的商家更容易被识别出来,让标准分级和市场选择对接起来?在食极星研究院院长、美食标准评价体系牵头人昕原看来,这些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。
商家主动要求测评菜品
“我担心的并非所食是否为‘预制菜’,而是食品在安全、健康、营养等方面是否存在问题。”在北京工作的王璐日常吃饭以外卖为主,她说,“每天拆外卖就像拆‘盲盒’,有惊喜也会‘踩雷’”。目前,餐饮外卖的品类已经足够丰富,但如何让消费者高效率地选择出符合自身营养和健康需求的餐品,仍然是行业痛点。
“解决好这个问题,是餐饮外卖平台持续为消费者提供美食体验和健康生活的关键。”饿了么相关负责人表示,目前通过“食极星—放心榜单—小蓝星”的三层结构,饿了么正在推动实施“放心点”战略。“在过去几个月的推进过程中,饿了么外卖菜品评级体系的社会反响不错,很多商家会主动要求我们进行菜品测评,希望让消费者直观地了解菜品的确货真价实。”
数据显示,食极星评价体系上线后,晨曦鲍鱼饭在饿了么平台订单增长近10%,招牌佛跳墙品类的订单增长超过14%。浙江百珍堂集团董事长、晨曦鲍鱼饭创始人戴晨义认为,让消费者明明白白消费,才有了订单增长。这对于推动中餐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。
“不只外卖产品,很多商家要求对堂食菜品进行测评。”昕原告诉记者,2023年食极星对百余个饿了么线上美食品牌商家选送菜品进行测评,并动态升级测评结果,让餐品从“可测”和“可分级”,逐步实现“可视”和“可追溯”,引领餐饮行业走上标准化、健康化、定制化发展之路。
行业专业化迈出一大步
从“吃得饱”“吃得好”到“吃得健康”,已成餐饮消费大势。业内专家指出,随着国内市场需求的持续修复,2024年餐饮业将持续回暖,消费者对高性价比餐饮的需求,将推动餐饮行业向精细化、专业化发展。
“一切都相互关联,但近处的联系比远处的联系更紧密。”这是美国地理学家沃尔多·R·托布勒于1969年提出的地理学第一定律。就一盘餐桌上的美食而言,配料表与菜品关联最为密切,但有多少人能真正看懂配料表,从配料表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,还需要打上一个问号。
有专家提到,规范餐饮行业发展,需要更多的公开信息。这一观点得到了商家的认可,而食极星通过对公开信息作综合测评,让消费者更容易看懂菜品配料表。“产品原料、产品营养、产品鲜度、美味指数、颜值指数、便捷指数等是具体的评价指数。”一位餐饮店经营者向记者介绍,一道菜品经过这几项指数测评后,会得出综合评分并给出健康提示和性价指示。
打造标准化餐饮产业供应链,既要提质量、强标准,也要查短板、找不足。食极星对检测产品存在的“汤底香气味不够浓郁”“肉品产地不清晰”“菜品新鲜度有待提升”等问题,有针对性提出建议,协助商家优化产品。
美食标准评价体系推动餐饮行业向专业化发展迈出一大步。“不管是建立餐品、食材供应链的评价标准,还是推动餐饮产品的标准化,食极星所做工作正是行业亟需填补的一块空白,值得期待。”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如是说。
《中国质量报》